底部版权

© 2018 重庆校贝贝服饰有限公司 页面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0867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奇葩事不断,中小学校里的“家委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摘要】:

 

送礼、宴请老师、布置作业……

 

近年来,有学校家委会的主动作为引发不少争议。

家委会的成立

 

成立家委会,是我国教育部早在2012年提出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指出

 

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各中小学、幼儿园都纷纷成立家委会,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建设任务。

 

但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委会,并没有搞清家委会的职责,也没有明确的规范。

 

01

家委会奇葩操作有哪些

 

这两天,有关家委会的争议再度闹得沸沸扬扬。

 

有家长在网上留言称,孩子班级的家委会成员逼迫其他家长,必须同意让老师给一年级的孩子留作业、考试,否则就要被“踢出群”,还要拒收班级活动经费。

 

关于家委会这种奇葩的操作还有很多:

 

今年开学,长沙周南梅溪湖中学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的事情引发舆论热议。

之前深圳某中学,在教师节前,还有家委会发动家长“众筹”,给教师购买礼物,也饱受舆论诟病。

 

还有今年9月“贵阳某所小学37名家长联名驱逐女孩儿妞妞”的事件引发关注,事件的起因是家长不满班主任布置作业太多,提出抗议,随后在家委会的推波助澜下事件不断升级。

 

一时间,发生在幼儿园、中小学家委会中的一些乱象引发不少家长共鸣。甚至有家长提出,取消让人闹心的家委会。

 

因为某些家委会虽然名为家委会,却成为摆设、工具或联谊会。

在成立之后,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没发挥出来;

反而帮校方处理了一些校方不便出面的事儿,如组织学生募捐,向学生家长收费,在校方遭遇负面舆情时“控评”,等等;

同时形成了阶层性的小圈子,家委会的委员大多“非富即贵”。

 

02

中小学家委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有网友说,老师也不容易,既要管学生学习,还要管理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实在忙不过来,有家委会从旁协助,老师也能腾出时间来抓孩子成长学习,家委会当然有存在的必要。

 

事实上,身为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确实非常繁重,而面对几十个孩子,有人从旁协助下,总归能好一些。

 

也有网友说:家委会本来应该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现在却异化为“挟孩子以令家长”的助力,根本就没存在的必要。这些网友的观点恰好也折射出一些家委会乱象。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家委会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

 

毕竟,众口难调,面对一个班级那么多家长的教育诉求,老师要一个个去满足,确实力不从心,而家委会如果能真的起到协调,润滑的桥梁作用,那不失为一件好事。

 

办实事,一心为孩子们的家委会,也确实存在。

 

班费收集与管理,统计班费支出明细,公开透明

每次活动照片的收集、推送制作

班级活动的统筹策划、总结

对学校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学校采购校服,监督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达标

监督学校食堂的食材是否安全卫生

......

 

 

写在最后

 

 

 

家委会的重要职责,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以维护学生的权利,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

 

家委会的组建,可以极大节省老师在这些方面投入时间,从而把精力更好地用在教学上,将更多心思花在教育教学和班级发展上。有家委会的辅助,家长老师都可以放心。这也是家委会存在的必要。

 

“一切为了孩子好”,这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心声。多为孩子着想,少给自己加戏,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也让教育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