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服那些事,“丑校服”是对现实的妥协
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穿校服的主要需求或者说主要推动者主要来自于学校,以及相关教育系统的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们认为:校服整齐划一,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区别,有利于传递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在现实中常常可以发现,只要学校强制要求:例如不穿校服者不准入校,学生和家长才会被动配合,否则即使买了校服也不穿。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其本身并没有对校服的巨大渴望。
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而言,校服分为春夏秋冬,那一年就要买几次,要多花钱,特别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得的话,家长就觉得怎么一天买校服,义务教育花销太高,而且孩子体型变化快,更加快了买校服的频率,所以许多家长们都在抱怨买校服这个问题。他们异口同声的觉得校服的花销大,而且还丑,孩子不愿意穿云云,他们觉得校服能省就省了。但是他们忘了即使没有校服他们的孩子也要穿衣服,而且自己去商店、商场买的衣服依然会面对孩子体型变化快,价格更加昂贵的问题,而且比校服贵得多。校服一般是厂家直接供应,价格是非常低廉的,冬季衣服都只是两三百左右,但是去商店买,去商场买,两三百也就能买一件衣服或者一套夏装。然而买校服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贵,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难道家长自己去商店买时装给孩子穿就不贵了吗,面对体型变化快的孩子,就能多穿几年?
至于校服丑的问题,一分析就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了。作为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用户想要更好看的校服,难道校服厂家会不知道,技术显然不是什么高级课难题,难道是厂家不想生产好看的校服吗,显然不是。因为谁不想满足用户的要求,挣钱呢,那为什么校服还丑呢?
首先:漂亮的校服,从设计、面料、装饰元素、装饰物的材质,处理工艺,制作程序等等环节都会增加成本,意味着那就要涨价,显然习惯了低价格校服的家长和学校不接受,或者说忽视了校服品质升级的客观事实,一分钱一分货,品质升级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成本都增加了,为什么校服不能涨价?校服本身就是薄利多销的产品,如果需求端不接受这个品质升级的成本,那么所谓的“丑校服”问题将会长期存在,这是因为需求端除了问题。
其次,中国至少从目前而言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而言,买校服钱才是最大的问题,学校为了照顾到绝大多普通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所以一般都是选择价格便宜的老式“涤盖棉”校服,这种校服也是被现在部分家长和学生以及网络水军吐槽为最丑校服的典型代表。
再次,中国家长多数偏于保守,穿上好看校服,学生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很多保守的家长会觉得会加速孩子早恋、、冲动、导致未成年早孕等社会问题,所以一部分家长就认为校服不应过于时尚。然而,显而易见,部分学生,包括提问的楼主,显然没有理解到家长们的良苦用心。持这种观点的家长,据我们调查,不在少数。
最后,厂家要生产质量保证,时尚美观的校服成本较高。本身14岁以下的校服都是必须按照儿童服装标准生产,即A类服装标准,比成本服装的B类,本身就要成本高得多,因此很多厂家目前售价而言只能优先保证质量,而不能很好的兼顾时尚好看。 结论:取消校服至少从目前而言不可能的,教育系统人士需要通过校服方便学校管理,通过校服向学生传达集体主义,以及学校文化。另外站在家长角度,其实穿校服换装成本从目前而言,比自己去买时装的成本低廉的多。想要校服变美,那学生和家长、包括学校都需要接受校服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继而带动价格上涨的客观事实。